星期五, 8月 18, 2006

《大話西遊》與愛情...(2)

不用多說,這段對白令不少觀眾動心,但是,它為何能打進人心? 就只是他的內容嗎?如果大家細心回想,可以發現這段對白在電影內曾經出現過兩次,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場景。第一次,至尊寶(孫悟空)為了得到牛魔王手上的月光寶盒,希望騙得紫霞下嫁牛魔王以助他取得月光寶盒。當時,他以這段說話,成功騙得真心愛他的紫霞落淚,幫助他偷盒。這時的他只是當對方是棋子,沒有想對方感受,遑論珍惜。第二次是至尊寶(孫悟空)醒覺真愛的人是紫霞,但一切不可再追,皆成過去往事,無從補救,他是在重新接受取經任命,戴上金剛圈時痛心地說出這段對白。

一段說話,原本第一次可以出自真心,卻沒有珍視。直至巳經太遲的時侯,相同一段說話,帶出的只有無限的絲絲婉惜。導演這樣用心的安排,正是巧妙的利用了情景去配合對白,突顯前後時空的物轉人非,因此觀眾才會對至尊寶(孫悟空)的無奈、痛心,身同感受,亦令這段對白震撼心靈。

我們再把注意力放在月光寶盒上,至尊寶(孫悟空)在電影中曾經三次以月光寶盒嘗試回到過去,以圖阻止白晶晶被殺(其實是自殺)。可是,導演卻安排至尊寶(孫悟空)首二趟回到過去皆沒能成功趕及拯救白晶晶。為什麼要讓他回到過去三次之多?難道只是希望觀眾看到至尊寶(孫悟空)的狼狽不堪與女性化的二當家大呼「娘子、娘子」而哄堂大笑嗎? 不,我認為導演是想表達一種愛情觀。我們從二當家一句:「幹,又升天了,你不悶嗎?」可看出端倪。

至尊寶(孫悟空)三次來回,導演就是用電影語言說出愛情的輪迥。它是不斷重覆又重覆的,而二次嘗試皆沒有成功,第三次成功回到過去,他找到白晶晶,找到紫霞,最後卻又是南柯一夢。

月光寶盒上刻著幾個字,「般若波羅密」,根據大乘佛法的菩薩道所言,要成為覺悟的覺者,需行六種「波羅密」(渡到彼岸的渡船/方法)。「般若波羅密」意指出世間的智慧,導演是否想以此說明,愛情路上重重覆覆,困難重重,必須有出世間的智慧才能笑看紅塵?

最後不得不提的,是電影鏡頭運用。在最後一幕中,至尊寶(孫悟空)撮成一對愛侶,但他只能從這對愛侶上回憶前塵往事,最後也只能黯然肩負責任,無奈踏上征途。這個結尾真的拍得很傑出,鏡頭加上音樂不得不記上一功。

由盧冠庭主唱的《一生所愛》,歌詞與情節吻合,曲調婉順惆然。至尊寶(孫悟空)、唐三藏等人在一個廣角長鏡頭內,慢慢步進前路未可知、一片荒蕪的沙漠,在歌聲下,「苦海...翻起愛恨...在世間...難逃命運...」讓我們在一個鏡頭之內,看著他們消失在荒漠,沉淪在無限廷伸的遺憾、無奈與黯然之內。